這樁驚天大收購,讓谷歌可以在應對蘋果、微軟的專利圍剿時多了幾分底氣,也讓其終于可以像敵人蘋果一樣,成了一個軟硬通吃的巨無霸。
8月15日晚,幾乎沒有任何預兆,Google的CEO拉里·佩奇和摩托羅拉移動的CEO桑杰·賈,突然向全世界宣布:谷歌出價125億美元,將摩托羅拉收入囊中,全部以現金支付。
就在上周五,摩托羅拉移動的股價還不過每股24.5美元,但按Google的收購價折算下來,每股則達到了40美元。然而對這筆超額買賣,佩奇卻認為太值了,他十分激動地宣稱,“這可以為Android生態系統提供保護和支持。”
而一個通信產業的王者,昔日的手機第二巨頭摩托羅拉,也從此卸下帷幕,結束了自己獨立品牌的偉大時光。
專利之爭
佩奇言下的保護和支持,正是由于蘋果以及微軟對Android系設備的專利進攻。今年7月8日,蘋果向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專利訴訟,起訴HTC在手機用戶的操作界面、底層構架等軟硬件專利上侵權。
3個月前,蘋果還將三星告上法庭,指控后者的Galaxy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涉嫌侵犯了蘋果的一系列知識產權,并直接導致Galaxy平板電腦在澳大利亞停止銷售。因為兩個侵權案件的當事人HTC和蘋果,同屬Android陣營,所以業界也把蘋果此舉視為向谷歌開炮。
假如蘋果的指控都獲得勝利,那么Android陣營其他手機品牌,勢必遭到同樣的懲罰。而按照美國媒體的計算,一旦HTC要支付蘋果專利費,意味著消費者買手機時每部要多掏4-5美元。如果微軟再站出來起訴,屆時支付的費用將會更高。
Google首席法律專員德拉蒙德自己估算,一款智能手機就可能涉及超過250000項問題專利。在這模糊的領域里,提倡開放的Android更加不利。Android是建立在開源軟件Linux基礎上的,在2007年的時候,美國就有報道指出,各類以Linux為內核的系統,已涉嫌侵害微軟200項專利。智能手機的觸摸屏技術方案,很多專利就不被Android所擁有,而是由各類合作伙伴提供,隨后才成為Android系統的一部分。原本,這是Android成長為全球第一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優勢,現在反而成了最容易遭受攻擊的法律漏洞。
氣憤的Google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宣稱,這是“有組織的,帶敵意的,針對Android的專利戰爭”。為了反擊,7月30日,Google向IBM收購超過1000項專利,以應對日益緊迫的專利戰爭。半個月后,他們胃口更大,直接將擁有80多年通信科技的摩托羅拉收入囊中。
事實上,相比于諾基亞和西門子,摩托羅拉在通信領域的實力更加雄厚。1969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從月球傳到地球的首次聲音,便是由摩托羅拉設計的通信儀器傳遞的;1999年全球第一部觸屏手機,也是摩托羅拉出品的。
盡管2004年以后,摩托羅拉便從全球第二的位次逐漸下滑,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但這個老牌廠商依舊底蘊深厚,其在移動設備領域擁有了706項專利,而此時谷歌只有317項,蘋果為477項,微軟專利最多,擁有2594項。
所以在這次收購中,佩奇以及Google的其他高管,不斷強調著摩托羅拉專利的重大價值,在隨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這一點被反復提到了24次。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他們壓根就沒有提到摩托羅拉在硬件方面的價值,似乎未來的Google MOTO手機,并不會對HTC、三星、索愛等廠商的Android手機造成競爭。
這幾家公司的CEO后來也都紛紛回應說,歡迎Google的并購,這顯示了“Google深深地致力于保衛Android、其伙伴以及整個Android生態體系”。不過,在一些科技博客看來,這些雷同的說法,更像是公關公司的手筆,并不是他們真實內心的寫照。
當收購完成后,1.9萬名摩托羅拉的員工將正式成為Google員工。摩托羅拉移動終端部門大中華區總裁孟樸,去年9月才剛剛上任,還不到一年自己的東家就換成了Google。而他的下屬們更是吃驚,15日晚上從網絡上獲知交易信息后,第二天早上中國區各部門還得在美國總部指導下,分別向中國三大運營商、渠道商和合作伙伴進行溝通。
不過,疑慮仍然不可避免,Google自己做的手機,以后真的能與陣營內其他伙伴一同公平競爭嗎?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根據最近市場咨詢公司的報告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洗牌,一年前還是世界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的諾基亞跌至第三,蘋果躍升首位寶座,三星則位居第二。國內各廠商也頻頻出招,希望在智能手機大戰中分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鯨吞摩托羅拉背后:專利之爭重組巨無霸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