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與蘋果在歐洲地區正“打”得火熱——蘋果為Galaxy S (像iPhone的智能電話)和Galaxy Tab(像iPad的平板計算機)而起訴三星,說他們抄襲了蘋果產品的外形設計和內部硬件,三星則反起訴蘋果以作為報復。最新一個回合的戰果是,蘋果成功獲得了對GalaxyTab在歐洲和澳洲銷售的禁制令,而三星則在25日向德國法院上訴。
其實,三星與蘋果的關系,亦敵亦友。
三星本身生產智能電話和平板計算機,但同時它也為主要對手的產品供應大量部件。蘋果就是三星的一個大客戶。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數據顯示,三星提供了iPhone 中幾個非常重要的部件:用來儲存程序、音樂、游戲等的閃存;用來工作的內存;以及運行一切的處理器。按價值計,三星提供了iPhone中26%的部件。
這正是三星商業模式的一部分:成為別人的零部件供貨商,使自己的生產規模化,從而降低自有品牌的成本。就蘋果而言,它也樂意使用其他企業提供的生產部件,這使它能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優勢上:將產品外形設計得更優雅、將程序組合得更易于操作。
從這個意義上說,iPhone不是蘋果 “造”的——蘋果既沒有造iPhone的任何一個部件,也沒有把他們組裝起來——iPhone部件從很多不同的生產商而來,并匯集到中國深圳,由設廠在那里的臺灣富士康公司組裝。盡管蘋果沒有動手“造”出iPhone,但這并不影響蘋果稱霸手機業。如今,蘋果已經成為手機行業利潤率第一的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全球手機業的市場占有率反超三星,成為第一。8月9日,蘋果在歐洲法庭戰勝三星的同一天,它超過了埃克森美孚,成為全世界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
三星到底有沒有利用替蘋果生產部件的機會,而抄襲蘋果呢?哈佛商學院教授、芯片設計和制造專家史兆威認為,可能性不大。“三星是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必須要平衡各項業務之間的需求。負責為蘋果和其他客戶生產芯片的部門必須采取保密措施,避免泄密給三星自己的消費產品部門。這都是特定的行業規則”。(
推薦閱讀
在大眾市場領域鮮見空間技術科技成果民用化身影。單就車載導航為例,我國依舊被美國GPS系統壟斷。長此以往,企業如若僅停留在承接政府訂單的簡單層面,而忽視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或恐終究難以為繼。 以產業謀發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哈佛商學院教授:三星抄襲蘋果可能性不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