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某地電信運營商為爭奪校園市場而大打出手的鬧劇在微博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從該微博的視頻和照片中,可以看到某家運營商強拆競爭對手促銷展臺,并擋住學生宿舍樓梯入口不讓其進入的情景。隨著全國各高校新學期來臨,觸目驚心的校園惡性競爭事件不斷發生。其相關參與者態度之蠻橫、行為之霸道、手段之低劣,嚴重影響了電信行業社會形象,更讓所有關心電信行業發展的人深感痛心和憂慮!
校園市場惡性競爭由來已久。為遏制校園競爭的亂象,工信部在今年7月就未雨綢繆,專門發布了《關于規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而事實證明,這一行業規范目前并未得到有效落實。相關亂象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與學校簽訂排他性協議、宣傳中詆毀競爭對手、在學生錄取通知書中夾寄SIM卡、強拆競爭對手的展臺,甚至為爭奪用戶大打出手,個別地方已把校園市場搞成了硝煙四起的“戰場”……工信部文件中所要規范乃至嚴加懲處的現象,在現實中幾乎每一條都在不同地區不同程度存在著。為什么這些地方的通信企業可以把部里的規章視為兒戲,政府監管部門的權威何在?如果對此不予以堅決制止,不斷升級的校園惡性競爭很可能導致一連串人們不愿看到的流血事件,這應引起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競爭。但市場經濟同時也是法制經濟,競爭必須是建立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的,電信企業有義務、有責任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運營商在校園市場營銷中,不管是到車站接學生也好,給學生送U盤、送自行車也好,就算送價值更大的物品,資費降得更低點,只要承擔得起營銷成本,也都可以容忍。但如果越過法律法規的底線,進行類似“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排他性競爭,就應該堅決制止了。對此,政府監管部門應盡快出手、及時作為,查獲一起就嚴懲一起,并及時通報、曝光。 毫不留情地加大監管和懲治力度,不僅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是改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與行業的社會形象息息相關。曾幾何時,手機涉黃、資費偏高、流量擁堵等一系列老百姓抱怨的話題已使電信行業形象每況愈下,電信行業在社會中的美譽度和評價度不斷降低。而讓人痛心的是,在校園營銷大戰中,一些電信企業為了眼前的營銷業績和一時的市場份額,不惜自毀形象,互相拆臺、互相詆毀,不斷上演一幕幕惡性競爭的丑劇,讓整個行業顏面掃地,斯文掃地。這讓即將成為電信市場主要消費群體的大學生,怎樣看待我們這個行業?又怎能讓他們建立起對這個行業的信任和滿意?作為電信市場的主體,運營商如果再不共同維護好行業形象,行業發展的未來堪憂。
近年來,隨著蘋果等智能終端和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崛起壯大,以及三網融合趨勢下廣電部門的進入,電信運營商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競爭與挑戰。在這個行業轉型的關鍵時期,電信運營商理應通過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強的業務創新能力,去開拓市場,應對挑戰,而不是在有限的市場上掐得你死我活。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兒,電信企業還是少干為好。
行業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行業是由既競爭又合作的市場主體構成。當前,政府要行使規范市場的權力,盡到維護行業秩序的義務;企業要加強自律,有實力的主導企業尤其要自省,要帶頭,實力相對弱小的企業也不應投機取巧,輕啟挑釁行為。總之,電信企業應把市場看得更長遠一些,約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我們真心地期待,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再大些,電信企業的競爭行為再理性些,還師生們一個清靜有序的校園環境。
推薦閱讀
在美國各大IT業巨頭紛紛彼此為知識產權爭端對簿公堂之時,微軟明顯地認為自己最新的舉動能夠在堵住已經屬于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手機在美國市場的銷路,微軟聲稱自己的7項知識產權受到了摩托羅拉的侵犯,包括同步觸屏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校園惡性競爭讓通信行業痛心疾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