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準入大限”來臨之際,中國人民銀行31日在其網站上公布了獲得第三方支付許可證(支付牌照)的第二批13家企業名單。
繼央行今年5月26日公布了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首批27家企業名單,至此我國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達到40家。
為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央行去年曾下發文件,要求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內的非金融機構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領《支付業務許可證》,逾期未能取得許可證者將被禁止繼續從事支付業務。由此,2011年9月1日被第三方支付企業視為市場的“準入大限”。
據了解,截至8月30日,包括此前已經獲得牌照的企業和一些獲得牌照后又再申請預付卡業務的企業在內,已有17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牌照申請在央行網站上進行了公示。
“不可能所有申請企業都能成功獲得牌照。”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央行發放牌照的目的在于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有一些企業拿不到牌照將在情理之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牌照的陸續發放,“大限”之后行業的分化和整合將日益加速。
“整個支付行業已經發生了變化,拿到牌照的畢竟還是少數,沒有拿到牌照的企業,命運將是或者被整合,或者被淘汰。”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易寶支付)首席執行官唐彬指出。
易寶支付今年5月份就已獲得牌照,據唐彬透露,該公司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
而艾瑞咨詢認為,率先獲得牌照的企業將在樹立企業品牌、建立與相關領域企業的合作、迅速進行業務拓展以搶占市場等多個方面獲得先發優勢。后進者將面臨更多壓力。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5月份獲得牌照之后,紛紛宣布與各大商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創新合作形式層出不窮。艾瑞咨詢認為,一方面是由于獲牌企業急于搶占市場資源,拓展疆土。另一方面這也是雙方針對目前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支付牌照的發放,讓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法律地位獲得市場的肯定,第三方企業正式納入到國家的政策監管體系下,也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行業朝著更加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
易觀國際的研究指出,受牌照發放的積極影響,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整體交易規模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我國在線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609億元,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95.3%。
此外,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為,央行可能已經將9月1日“大限”后延,并不是至今未獲牌的企業“大限”之后就將直接被迫退出市場。
“關于9月1日的最后期限有望進行調整,央行稍后或將陸續發放牌照,并發布對未獲牌支付企業退出等問題的相關規定。”張萌認為,央行公布的前兩批牌照里,還沒看到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身影,后期可能還會有一些企業獲得牌照。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中國聯通旗下的聯通沃易付網絡有限公司的申請都已經獲得公示,但至今都未能拿到牌照。
推薦閱讀
據了解,在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國兩大運營商中移動和中聯通都已能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OPhone和沃Phone。包括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開始涉及手機業務,而操作系統成為主要切入方式。 在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