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孟晨)9月初,隨著各大高校的開學,電信運營商在大學校園的競爭達到了高潮,據報道,大學校園已成為3G爭奪的主戰場,運營商不斷壓低套餐價格、大規模贈送禮品、甚至互相詆毀,目的只為爭搶學生用戶群體,不久前,工信部剛剛出臺《關于規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力圖緩解校園市場劍拔弩張狀況,防止出現簽訂排他性協議、詆毀競爭對手產品、夾寄手機卡等違規行為。但是此禁令已經成了一紙空文,運營商的競爭行為愈演愈烈,對于電信運營商的激烈競爭行為,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了中國通信學會理事張慶忠教授。
張慶忠認為,運營商在校園市場的激烈競爭行為屬于市場競爭的正常現象,行政指導規范對于運營商來說只是一種手段,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對于運營商不斷壓低價格的行為,他認為,電信運營商的利潤本身就很高,降低價格對消費者有利無害,而且相對于設備制造商來說,電信運營商做賠本買賣的可能性不大,張慶忠向記者表示,就中國移動而言,其上半年凈利潤達613億元,因此,壓低價格或贈送附加禮品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幾乎不算壓力。
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在校園市場大打3G牌,3G時代在校大學生成為3G智能手機主要使用人群,且學生用戶是潛力股,運營商的戰場已經從2G市場轉向3G市場,這對于3G本身十分薄弱的中國移動來說,形勢非常不利。張慶忠認為,隨著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不斷發揮優勢,中國移動在3G市場的壓力逐漸變大,通過中國聯通的iPhone攻勢可見移動的擔憂與日俱增,但是他同時認為,聯通與電信短時間內仍不會趕超中國移動,從利潤上看,聯通電信與移動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聯通與電信通過3G優勢趕超中國移動有很大希望,但需要時間過程。張慶忠認為,面對3G的壓力,中國移動提出4G概念為時過早,畢竟4G標準尚未誕生,不斷的推出4G消息只是中國移動的一種炒作行為。
推薦閱讀
伴隨著相關技術進步,一些以前用途并不廣泛的通信技術忽然間大派用場,二維碼技術就是其中一種。目前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越來越多企業透過二維碼的方式提供新式商業應用。而伴隨著二維碼大行其道,有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