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必備品”,計算機病毒也趁機而來,造成電腦、手機用戶信息泄漏,甚至是直接的財產損失。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9月1日起,入侵包括非法入侵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等行為都涉嫌犯罪。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仍有人在網上叫賣各類電腦病毒、非法軟件,并稱這些東西“非法但不違法”。
數字時代,我們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記者采訪了上海李小華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小華律師,請他對此次出臺的司法解釋進行解讀。
為挽留婚姻竟用上了手機竊聽“設備”?
網友周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明明自己的手機沒有任何異常情況,但丈夫對周女士電話、短信的情況十分清楚:“你昨天又跟親戚吃飯了吧? ”“你跟你同事抱怨我對你不好? ”丈夫曾先生的問話讓周女士感到毛骨悚然。
后來,曾先生承認自己通過某種方式竊聽了妻子的通訊情況。周女士因曾先生迷戀賭博想跟曾先生離婚,并要爭取女兒的撫養權,而曾先生希望“挽留”這段婚姻,因此想方設法監聽妻子電話,希望獲悉妻子的“動向”和“想法”。
【法律解讀】 《刑法》明確規定,非法生產、銷售竊聽器等專用間諜器材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使用這類工具,造成嚴重后果的,處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而市民使用監聽器,根據《民法》規定,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在司法實踐中,確因使用監聽器侵犯他人通信秘密,造成的后果如果沒能構成《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對被侵害者也要承擔侵權法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均系違法。
李小華稱,而此次司法解釋第十一條更明確,“本解釋所稱‘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系統’,是指具備自動處理數據功能的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設備、通信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等。 ”也就是說智能手機、平版電腦等近年來興起的移動終端設備同樣在被保護范圍之內。
手機剛確認支付信息支付寶被盜空
今年5月,一名在網上賣衣服的網友成功做成一筆買賣后,買家表示自己使用的是手機wap付費功能,稍后支付系統會有一條短信發送到賣家的手機上,需要賣家回復確認方能收款。
這位賣家的手機上果然收到一條系統發來的短信。賣家按照要求回復了短信。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支付寶隨后發來短信稱其購買商品已付款成功,其支付寶賬戶只剩下1元。
這位網友很詫異,隨后報警。經查,騙子先通過電腦木馬軟件盜取這位賣家的賬號密碼等信息,并以這位賣家的賬戶發起一個轉賬到騙子賬戶的交易。
但由于成功支付必須要有安裝在賣家本人電腦上的數字證書,騙子便選用了“手機支付功能”,通過手機短信確認付款,再佯裝要購買東西,通過“手機支付”,成功騙取賣家的短信確認。
【法律解讀】 按照新的司法解釋,騙子首先使用了“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盜取了這位網友的支付寶這一可支付結算的身份認證信息,如果“獲取支付結算、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等網絡金融服務的身份認證信息十組以上”或“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經濟損失一萬元以上的”,根據《刑法》規定就可以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網上高價兜售非法軟件涉嫌犯罪
“你的手機,我來做主”、“小三克星,維權利器”……記者走訪發現,隨著“黑客軟件”、“木馬軟件”、“專做肉雞”等電腦病毒的日趨多樣化,一種新興的號稱可以“竊聽電話”的智能手機病毒在網上開始熱銷。
記者搜索一款被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公布的軟件“Flexispy”,仍能找到不少銷售網站,有網站自稱“代理”,并將軟件名字改為“X臥底”。此款軟件售價最低600元,最高竟達7000元,一些網站承諾“貨到付款”、“支持支付寶交易”,甚至有網站推出了“試用版”。
這樣高價出售的軟件是否有效?
記者在一些網友上傳的視頻里看到,有人試驗了這款軟件的安裝使用全程。智能手機下載安裝后就處于被監聽狀態。視頻顯示,不僅可以聽到對方的通話、看到短信,甚至還能在手機不接通的情況下監聽現場聲音。
記者隨后通過網絡上留下的聯系方式找到一家“總代理”,當記者詢問這款軟件是否屬于國家明令禁止的非法軟件時,對方竟表示:“這款軟件是非法的,但是不違法。也就是說它不是白色的,它是灰色的。 ”隨后這位“代理”為自己的產品“洗白”起來:“我們的軟件主要是用來監護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當然,你怎么用是你的事,跟我們無關,我們不負法律責任。 ”
【法律解讀】無論是針對電腦的黑客軟件,還是針對智能手機的竊聽軟件,司法解釋明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也是違法,也列出了“情節嚴重”的具體標準。這些銷售者雖然有“免責聲明”,但從其廣告來看,明顯是在誘導消費者利用軟件功能實施不法行為。李律師告訴記者,工商注冊的正規單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以牟利為目的,生產此類軟件,后果嚴重者,也涉嫌犯罪。
網上無節制“放毒”必然受刑罰
“我不是不想報案,但是這樣的案子,連犯事的人在哪兒我都不知道,我怎么報案?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市民和網友雖然明知自己的電腦和手機被人“加了料”,卻不知如何處理,甚至一些因此被竊取了網絡游戲賬戶、網絡銀行賬戶的市民,只要損失不是太大,也往往“自認倒霉”,最終只是讓自己“提高防范意識”。
“雖然大家對這樣的行為深惡痛絕,但這樣的行為不僅作案對象不明確,法律規定也缺少量化標準。 ”一些市民擔心施放電腦、手機病毒的不法分子即使被繩之以法,也會因其行為造成的影響難以量化而難以處罰。對此,有市民建議,可通過統一操作的電腦、手機病毒舉報平臺,通過專業力量分析這些病毒的來源,作為司法實踐中的證據。
【法律解讀】李律師表示,此次司法解釋對通過病毒入侵計算機信息系統“情節嚴重”的行為做出了明確的量化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可以依法對“放毒”的不法分子進行量刑處罰。
推薦閱讀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南京一所重要的專門開展職業教育的學校。之前因為一場校園內光纜割接事故突然引發外界關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曾稱,該校南京電信光纜遭剪斷一事實為學校安排實施的一次校園網正常割接,高>>>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