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IT商業新聞網記者在本月1日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金融展上感受到,移動支付儼然成了目前的熱門話題。在此次展會上,對于電信運營商與移動支付的關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長郭全明在演講中這樣表示,“我國三大運營商實力非常強大,跟單個銀行比力量相當強大。特別是移動支付用到的中國移動,前一段時間來說占移動手機70%多,現在中國電信是多少不知道,但肯定是半壁江山以上。如果說移動支付用運營商主導,就是中國移動來主導,壟斷必然會形成,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主導模式是制約移動支付當前發展的主要瓶頸。
或許正是由于此種原因,就在金融展舉辦的前一天(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獲得支付牌照的13家企業名單。出人意料的是,三大運營商均未獲得支付牌照。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9月1日的最后期限有望調整,央行稍后可能將陸續發放牌照,并發布對未獲牌支付企業退出等問題的相關規定。央行發放牌照的目的在于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一些企業拿不到牌照也在情理之中。但張萌也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表示,對于第二批發放支付牌照一事,央行應出臺公告以對一些企業為何未獲牌照作出解釋。
張萌在接受采訪時,對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在移動互聯網上可復制原先在PC上的經驗,運營商在這方面落后的觀點表示同意。她告訴記者,第三方支付企業在移動支付的功能設計、產業合作等方面與之前在PC平臺上有相似性,因此對于運營商來講,如何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張萌并認為,對于首批、第二批及接下來可能產生的第三批獲得牌照的企業,由于每批存在時間差,企業有可能利用這個時間加大對市場的布局以及業務上的爭奪。
推薦閱讀
相較于近日暴力沖突不斷的運營商校園市場,無錫市通信行業協會與無錫電信、無錫移動、無錫聯通卻達成共識,共同簽訂《通信行業規范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自律公約》,成立由行協秘書長和各運營商市場部主任組成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