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在大學開學時搞“雷人”的宣傳,算不上新聞。但它們之間的惡性競爭還從來沒有像今年這般激烈、惡劣過。
繼2009年“溫州門”事件后,運營商互相割斷對方光纜,大打出手的血案已屢見不鮮。日進億元凈利的運營商們,不至于兵戎相見才有活路吧?
筆者認為,這是被寵壞的結局。但要提醒的是,無論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的海外運營商,人家都還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而我們面前的三大運營商至今并沒經歷過什么真正的苦日子,只好“窩里斗”。
今年市場局面確實艱難些。三大運營商完成基本網絡覆蓋后,跑馬圈地爭奪客戶已成它們首要任務。
今年年中工作會議上,中移動總裁李躍對各省公司明確強調,必須嚴守50%市占紅線,這是形成規模優勢的必要前提,也是集團對各省公司KPI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移動新增用戶市場份額一直在80%以上,也即市場每新增10個新用戶,8人會選擇它。不過2010年始,這一比例一度降至50%以下。中移動急需采取各種手段防止下滑。中國電信和聯通顯然不會滿足于平分剩余50%的份額。
那它們為什么拿學生開刀,甚至不惜捆綁、損害他們的利益,脅迫他們接受自家服務?
這與營銷成本、市場結構及用戶培育有關。隨著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運營商發展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由于學生市場是個完全增量空間,營銷成本遠小于從對手那里搶用戶的成本。
中移動“動感地帶”早已證明學生市場價值。他們消費力雖有限,但卻是未來潛在的龐大消費群:走向社會后,他們大部分仍會沿用原號或選用原有運營商,而且這是一個對數據業務最為敏感和活躍的消費群,也是智能手機時代運營商們兵家必爭之地。
上半年,運營商用戶增長不盡如人意。為完成全年目標,校園新增用戶被寄予更大期望。北京電信說,每年開學季節,校園用戶能占新增用戶10%~20%。錯過這一黃金營銷期,可能影響下半年整體表現。
以聯通為例,全年3G用戶目標為2500萬,每月計劃新增200萬以上,不過到8月為止,其月新增用戶最高不過180多萬。截至上半年,其新增3G用戶不足1000萬,下半年壓力頓顯。
為了規范運營商的競爭手段,工信部已經連續發文,先是禁止運營商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帶手機卡,后來也禁止運營商在校園內采取排他性的營銷方式,不過面對業績壓力,工信部的規定并沒有被嚴格執行,暴力競爭仍在不斷上演。
眼下校園暴力營銷已經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利益,許多校園強調自己有獨立選擇的權利。但它們畢竟是被動的、有限的選擇。三大運營商如果不自律,或將演變為電信版3Q大戰,惡果可能更為嚴重。事實上,部分案例中,它們的行為已經觸犯刑法。
多年前也沒少發生類似事件。筆者相信它們會意識到物極必反,惡性競爭也可以理解為三大運營商已到必須創新經營的臨界點,如果此刻相關部門適當介入,在電信重組過程中引入更多競爭因素,或許會加快它們創新的步伐,讓市場回歸理性。
推薦閱讀
iPhone 5傳言不可信 蘋果下一代智能手機也許是iPhone 4S
美國IT網站eWeek今天撰文稱,雖然近期有關iPhone5的傳言越來越多,但當前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任何傳言。當有關iPhone5原型機被泄露在酒吧的消息傳出后,各路記者都紛紛斷言,這正是蘋果即將發布的設備。 作 者:書聿 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運營商校園營銷惡性競爭何時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