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易觀國際近期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研究報告2011》,參與調研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中,年齡在21~30歲的用戶占據了近70%的份額,這些“80后”已成為中國智能手機主要的用戶群體。由近期國內運營商集中于校園市場進行的激烈爭奪來看,目前國內運營商于年輕群體市場的動作還較為粗糙并同質化程度較高。海外運營商針對年輕用戶群體的成功嘗試可能會給中國3G運營商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按消費特征進一步細分用戶群體
SKT對年輕用戶群完全按照消費特征而非消費水平進一步進行了細分,基本上每隔5歲就形成一個細分用戶群,并分別推出相應品牌和一整套業務,具體如下。
◆Ting品牌:針對13~18歲的學生群體,考慮到該類客戶群娛樂時間長,創新意識高,因此應用以下載、游戲、娛樂、社區、高考等為主。
◆TTL品牌:針對19~24歲的大學生或白領群體,考慮到將步入社會或初入職場,應用以時尚休閑、國外人文、工作相關為主,甚至于SKT在首爾的5個地點和其它9個城市都向手機用戶開設了TTL Zones休息廳(向所有SKT用戶開放),用戶可在休息廳試用新款移動設備和新型應用,該休息廳還有手工藝品展、扮靚秘訣、特別音樂會宣傳、中心最上鏡顧客比賽等活動。
◆UTO品牌:針對25~35歲的職業人士,考慮到職場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和個人事務較多,因此提供的應用以移動支付、金融服務和企業辦公等移動商務服務等為主。
◆Leaders club品牌:針對可能的更為高端的客戶,如年輕用戶群中的企業管理者,提供職業培訓、社交服務、視頻新聞等應用。
◆CARA品牌:針對年輕用戶群中的已婚女性,更多地提供家庭生活、育兒、美容等方面的應用服務。
SKT針對各客戶品牌,設計了相應的產品政策,包括資費政策、會員服務和活動等三個部分。而在老用戶維系上,SKT則通過用戶等級分類、優良用戶管理、在網積分和長期在網優惠四種手段來實施。
以成熟移動應用獲得海量年輕用戶
在與競爭對手KT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競爭大戰中,SKT取得明顯優勢,除了針對年輕用戶群的傳統營銷策略奏效外,另一方面也是受益于SKT這幾年來越發純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
SKT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是基于其移動互聯網運營的“全球本土化”戰略,即將全球的優勢移動應用業務組合有序貼身地落地于其年輕用戶群市場。近年來,為SKT帶來海量年輕用戶群和收入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主要有三個:MelOn、T Store和11th Street。
MelOn是SKT移動流媒體和音樂產品,2011年1季度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占到韓國在線音樂收入的40%份額。其注冊用戶數達到2600萬人,巨大的用戶規模和頻繁的音樂上傳下載商業行為有效地保證了SKT移動用戶長期在網,SKT也定期組織一些類似“我是一名歌手”的活動,聚集平臺人氣。
針對韓國年輕人創業的夢想,SKT在2010年啟動T Store業務,用戶可通過多個操作系統接入,如Android、Bada、Flash、Windows Mobile等。SKT與應用開發者按照3:7比例進行分成。T Store雖然起步較晚,但是也在2011年1季度實現營收330萬美元,環比增長率高達121%。SKT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T Store應用開發大獎賽,最高可獲得高達5萬美元的創業獎金。SKT甚至于計劃建立SKT支持中心以幫助開發者解決進入海外市場可能遇到的語言、法律和協議等問題。
11th Street是SKT的B2C電子商務服務,商店主要定位于為年輕用戶群體提供服務,如各類考試、娛樂書店、美容院、票務和旅行公司等。11th Street 2011年1季度營收5350萬美元,在韓國B2C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為29.3%。SKT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傭金收入,通常為交易額的6%~12%,并按照成交累計金額進行優惠。
國內運營商應學習深度規劃
相對海外運營商已成功組建的細致、明確和有效的年輕用戶群營銷體系來說,中國3G運營商似乎面對這座“金礦”還有點手足無措的味道。至今未看到有可行的年輕用戶群市場中長期規劃、品牌包裝、組合營銷和拳頭移動應用產品,更多是將視線盯在搶奪iPhone 5的獨家經銷權上,在年輕客戶群組織方面較為空白,尚未見到成型的嘗試或舉措。
要做到有效地占據年輕客戶群市場的相當份額,建議由客戶群規劃入手,層層剝離關鍵營銷要素,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實施,借全球優勢實現本地化運營。
首先,做好年輕客戶群的中長期市場規劃。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對未來5~10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遷預測,18~35歲潛在用戶群規模將基本保持不變。因此要在年輕用戶群提高移動互聯網收入規模,有兩個維度可以入手:第一,在客觀人數大限下,提高年輕用戶群的智能終端滲透率和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業務滲透率;第二,將移動互聯網業務縱深延伸到年輕用戶群的各個生活層面,提高單體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時長和單體收入貢獻。
其次,圍繞這兩個維度,制訂不同的營銷戰略目標分組實施,并根據差異性的戰略目標層層分解剝離市場營銷要素,最終實現對年輕用戶群體的有效到達、有效影響和有效管理。
在目標市場細分和客戶群分群管理方面,需要根據中國的社會教育體系和職場特征,制訂合理的年輕用戶分群方法。例如可結合年齡階段、是否仍在接受脫產教育、職場類別、性別等關鍵特征進行分群。各細分客戶群各自具有獨特的行為特征,同時各細分客戶群之間也存在平滑過渡重疊區。在具體單體的社會身份發生變化時候,應能做到主動識別并引導其使用移動互聯網行為的切換。
在4P策略方面,需要針對細分客戶群,更有技巧地設計具體策略。例如營銷套餐的設計上,如何提高初達18歲用戶群的入網率,如何設計與其經濟狀況相符的資費套餐,如何選擇其每天最為關注的三個移動互聯網產品,如何實現其在公眾場所、街頭、校園等地點和虛擬世界相互關聯,不斷強化其使用習慣,模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這些都需要進行技術性細操和打磨。
建立與一切同樣面向年輕用戶群的行業的合作和聯盟,如一手車、音樂、電影、網絡游戲、旅游自駕服務、書店、咖啡冷飲店、潮流服裝市場、電腦市場、網上銀行、交友社區等等,強化代理廳、體驗店、加盟關聯店等實體場所的建立和培養,這些渠道將直接決定對目標客戶群的到達率和影響力度。
推薦閱讀
伴隨著高校新生的到來,一場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熱戰”在武漢烽煙四起。為了爭奪這部分數量有限但資質不俗的消費群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窮盡全力。日前,一則“武漢5所高校通信光纜同日被剪斷”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