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來到美國圣迭戈市的高通公司總部,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第一個是“專利墻”,就在高通前臺進門之處,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從地板一直陳列到了二樓的天花板,頗為壯觀。這家公司26年的歷史不能算長,但其數目龐大的技術專利卻使其在通訊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
這些專利是高通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高通一直以來最為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它有時讓高通因為專利費問題成為人們抱怨的對象,卻也幫助高通在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秩序中獲得了相當有利的位置。
另一個是高通博物館,也在總部大樓的一層。博物館入口處有高通CEO保羅·雅各布的歡迎視頻,走進門去,會發現沿著高通歷史,墻上排列著各個時代高通所參與的產品。這簡直是一座活生生的移動通訊史,而越往后走,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手機。
是的,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里面藏著高通在最近幾年得以加速成長的秘訣。高通名為Snapdragon的系統芯片雖然起步并不早,但卻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市場第一,讓高通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芯片供應商。
據2011年7月20日高通的第二季度財報,高通芯片出貨量達到了單季1.2億套,相當于每天賣掉130萬套。這一數字可以用可怕來形容,因為如果側面比較一下,IDC不久前發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也就是約1.07億部。
專利和芯片占據高通公司很大的比重,但它們并不是全部。走到高通博物館的盡頭,也就是離2011年最近的地方,你會看到一個花花綠綠的小臺子,上面是一幅手繪的畫。
很難想象這樣的手繪涂鴉與一家全球500強的通信公司有何聯系,可它就鄭重擺放在高通博物館最后一個廳的正中間。只有了解高通的人才知道,如果說專利和芯片代表高通的過去與現在,則涂鴉所代表的,很有可能正是高通的未來。
從芯片到應用平臺
小臺子的答案是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只要你將手機攝像頭對準這個涂鴉,并打開對應的應用程序,就會在手機屏幕上看到圖案上出現了一個虛擬的擂臺;通過操作擂臺上的人物角色,可以實現與其他玩家的虛擬對戰。
2010年6月,高通公司宣布進入擴增實境領域,將要打造一個扶持和發展擴增實境的平臺。其后,一方面高通陸續推出了基于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平臺的擴增實境軟件開發包(SDK);另一方面,高通開始積極組織活動與挑戰賽,激發開發者們利用SDK開發出自己的擴增實境應用。Android上的SDK正式版推出不到一個月,已經吸引了約8000名開發者參與其中。
作為一項新技術,擴增實境能通過手機等終端,在現實世界中附加一層虛擬信息。比如,通過手機定位了位置之后,當你在機場拿起手機,屏幕上將會出現安檢入口、洗手間、出租車大門等詳細信息。
這一技術目前使用最廣的領域是游戲。擴增實境負責人、高通公司商業開發部高級主管Jay Wright向我們展示了幾款饒有趣味的游戲:在一款3D游戲中,你需要不斷移動手機位置來發現隱藏的僵尸;在另一款灌籃游戲中,虛擬運動員在現實世界的球場圖畫中不斷扣籃得分,而分數高低取決于你的操控能力。
在Jay Wright展示時,現場有一種錯覺,仿佛我們不是身處高通公司——一家通訊技術和芯片公司的總部,而是在一家游戲公司里。
一家正將芯片做到世界第一的公司,為什么要干這個?
“擴增實境可遠遠不止應用在游戲領域。”Jay Wright說,“現在它正在被逐漸應用在工業中,當你買了一個冰箱回家,拿手機對準它,你能看到詳細到包括視頻的產品說明;還有娛樂,在孩子們拿出玩具時,它能讓玩具鮮活起來,變得又蹦又跳。”據他介紹,未來在現實社交、生活購物和導航領域,擴增實境還有更加廣闊的實用場景。
高通看到了它可能具有的龐大潛能,在提供免費軟件開發包供開發者使用,以期大幅降低開發門檻、提升擴增實境的發展速度之外,它還準備在自己的Snapdragon芯片中直接植入對擴增實境的支持。
“我們要做一個軟件應用平臺,推動整個擴增實境生態系統繁榮起來。”高通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全球運營總裁汪靜在接受《商業價值》采訪時說。
手機具有一條很長的鏈條,從芯片到主板、手機硬件,再到操作系統、應用商店、應用,高通用一種很直接的方式,將芯片和應用直接連接到一起。
高通的邏輯
當3G無線傳輸標準爭奪告一段落,WiMAX黯然離場,高通在CDMA中的技術和專利使得它成為這樣一種底層的存在:整個移動市場的繁榮將與它成正比,市場越繁榮,各種通訊需求就會越旺盛,而高通在其中就能獲得越高的收益。
同時,從第一代Snapdragon芯片2008年末發布,一年半的時間,高通在芯片上達到了每季度1.2億套的出貨量,領先其他同類廠商一大截。手機操作系統必須與硬件尤其是芯片之間經過大量優化,才能有出眾表現,以此為契機,高通的系統芯片及配套服務不僅成為了HTC等手機廠商的“標配”,占領了Android手機很大一塊陣營,而且也成為了微軟Windows Phone 7及后繼升級系統的選擇。
在這樣的基礎上,高通的目標首先是在維護現有專利授權的模式不受到過大傷害的同時,讓全球3G網絡加速普及,讓全球手機用戶都轉化為3G用戶;然后是促進整個生態系統蓬勃發展;進而在整個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投資和新業務開拓的方式,找到新的商機所在。
應該說,這樣的遞進關系并無矛盾,但新的問題是,整個移動通信產業未來發展的機遇在于應用、互聯網,在于是否能有足以吸引用戶進行消費的內容,而這些都集中在“軟”的層面。無論是投資還是開展新業務,高通新的發展必須要跳脫出之前的層面,向上走,但是這就意味著它要去面對手機鏈條的新勢力——開發者、內容商、軟件技術服務商。這并非高通的強項。
在2008年推出Snapdragon芯片的同時,高通在其中內嵌了一個名為BREW的平臺,這一平臺允許應用開發者調用手機中的攝像頭、GPS等各種硬件并為用戶提供服務。
站在2011年回頭看去,BREW不算成功。雖然依托芯片,它有著很高的手機普及率,但對應用開發者而言,它雖然方便,卻無法讓自己直接面對消費者。作為底層技術公司的高通,擁有的是與企業打交道的方式及企業資源,但這些卻并非應用開發者的首要需求。雖然BREW有很大的歷史意義,但它卻注定難以成為高通從硬件切入軟件的大門。
可即便如此,高通也沒有停止由硬向軟的各種嘗試,因為只要能達到對3G產業鏈有幫助的基礎目的,長遠來看,高通都會獲益。
高通有它自己的眼光與選擇標準,不管是通訊技術還是芯片,高通都選擇了足夠底層、足夠基礎和足夠前瞻性的市場,而這樣的方式同樣用在了新的地方。
有了這個前提,高通在投資上就有了更多選擇。就在前不久,高通投資了一家做數字地圖定位優化的公司,“因為如果能優化定位,對移動智能終端的體驗就有提升,能產生它的價值,”汪靜說,“它既繁榮了生態,又不與現在其他手機鏈條節點的商業利益產生沖突。”
而應用平臺上,高通看到自己的新機會,正是擴增實境。
如果擴增實境這一市場能迅速繁榮起來,如果高通又能在這個市場繁榮的時候占據重要的話語權,收獲專利和應用開發商的合作,那這就將成為一件美妙不過的事情。
因為這不僅是成為一個新市場的領導者,擴增實境應用對移動終端計算能力和帶寬要求都較高,它反過來又能促進高通的芯片業務并幫助3G通訊的普及。
如果高通將擴增實境支持直接植入自己的芯片,這樣還能提升Snapdragon的競爭力,和競爭者有了更大的差異化。
而在現階段,為了讓既有資源能幫助擴增實境,高通正在不急不躁地通過越來越多的應用進行普及。一旦有足夠的應用出現,用戶接受了擴增實境的使用方式,高通就有可能讓它變成事實標準。
“今年10月以后,將會逐漸有一些擴增實境的商業化產品出現,我們甚至會對其中一些做得好的應用直接投資。”汪靜說,“手機正在變成人們的‘數字第六感’,有不懂、問手機,而擴增實境則會符合與推進這一趨勢。”
新市場定位
高通公司已經越來越難被賦予一個準確的定位。在專利授權時代,高通被很多人視為一家通訊技術服務商;當Snapdragon崛起后,又有人說它是“手機里的英特爾”。它一直在進行的應用平臺努力,與這兩個角色完全沒有關系,而到了現在,甚至它也已經不再想局限于移動通信領域。
“我們的業務范圍已經不止是傳統移動領域,而是所有通信領域,包括固網。”汪靜說,“我們也不再用手機或傳統電腦來劃分業務,一方面驅動手機電腦化,有能力完成越來越多的電腦功能;一方面開始電腦手機化,嘗試為電腦注入高性能、低能耗和移動靈便的基因。”
在新的融合時代,高通雄心勃勃地想要攜已經在移動領域所構筑的優勢,進駐更多市場。當固網采用更多的移動通信技術,當數字家電使得芯片無處不在,當Windows 8也開始準備采用ARM架構,當移動芯片的處理能力已經完全滿足傳統一般性能PC的要求,這一天已經越來越近。蘋果的Macbook Air讓我們更確切看到了這一趨勢。
它將毫無疑問將現在移動領域的火爆競爭,直接拉到整個IT互聯網中,而它將是從硬件到操作系統再到軟件和內容的全面戰爭。
現在的情況是,在當下競爭激勵的全球移動產業里,誰都無法掉以輕心,不管是芯片、硬件還是操作系統廠商或應用開發商,生命線永遠只有6個月——如果兩個季度沒有作為,你就有可能被很快甩出戰車。
這種競爭格局是由市場的兩個基本特征決定的。首先,整個市場在迅速變大,使用3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用戶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擴大,而隨著手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和價格的不斷下降,這種速度還沒有看到停止的跡象。據Juniper Research在今年7月發布的數字,201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越3億臺,預計到2016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0億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的勝利者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失敗者。最明顯的是諾基亞,短短兩年時間從智能手機發貨量首位跌至第三的位置,市場份額從40%變成不到16%;而三星憑借最新的Galaxy S系列產品,一個季度智能手機出貨1700多萬臺,直追蘋果,風頭正勁。
除此之外,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整個移動產業鏈的競爭極為扁平。與PC時代的微軟和英特爾“Wintel”聯盟不同,在移動產業中,從芯片直到應用,還沒有出現強有力的寡頭聯盟來“控制”整個市場。蘋果一家獨大卻沒有盟友,在鏈條的各個端點,都有不少于3家公司在競爭。即便是門檻最高的操作系統平臺環節,雖然塞班、Blackberry OS和高通的Brew已經在走下坡路,但蘋果iOS、風頭正勁的Android和后勁綿長的微軟Windows系統還呈現角力狀態,勝敗還遠未可知。
“快速發展、此消彼長的競爭態勢,乃至產業發展趨勢的對立,實際上是各個公司利益和產業鏈利益的較量與平衡,它將越來越激烈,不會停頓。”汪靜說,“行業勝負將不斷超過業內哪怕最資深人士的想象力。但在這個大博弈時代,也存在著大機會。”
在這個時代,高通的角色轉變,包括對新角色的適應,已經是為了更大的機會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它的優勢還遠未大到可以對競爭應付自如的程度。
但唯一不變的,是信仰創新、信仰技術和信仰商業的高通所一以貫之的行事邏輯:找到一種底層技術,在它的早期切入,重視差異化競爭,推動產業繁榮,并獲得屬于自己的價值。
推薦閱讀
英特爾和微軟已經聯手在PC市場稱霸二十多年,周二公布了不同的移動市場策略。英特爾和微軟在移動市場上都落后于各自的競爭對手。 據Marketwatch報道,英特爾和微軟已經聯手在PC市場稱霸二十多年,周二公布了不同的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通邏輯大起底:從芯片到應用平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033.html